段家女將 第一回——老隱士林中說女相,陶秀英覬覦皇后冠

  《帝國》一文,凡一百八十五回,自大真朝段琪子納父妾而起,說到王、徐、馮三家割據,又說到王稟正廢真帝而自立,直至馮慶收降徐有亮,天下再成一統,算是告一段落。

  此結部所說,乃是帝國巾幗的歸宿,又暗含著此後徐氏滅水朝的因由。

  卻說馮慶,白虎關下擒了徐有亮,又好言好語勸其歸降,並借徐有亮之口,勸得其部下歸降,天下自此又成一統。

  不日,馮慶建國大水朝,定都業城,自封為太宗。其餘有功之臣各有封賞。

  馮慶在業城行了登基大典,眾文武山呼萬歲,朝賀已畢,各自赴任。

  這其中有最鬱悶者,也有最風光者。

  最鬱悶者莫過於徐有亮。他本是一代豪強,曾率百萬雄兵,所向披糜,罕有對手。大雄關下一戰,本已穩操勝券,不想一招棋錯,滿盤皆輸,只因用人失當,被曹雲龍陣前倒戈,失了要津,數十萬人馬全軍覆沒,只剩下孤家寡人,被獲遭擒,雖然被封逍遙王,人前又如何抬得起頭來?若不是其舅張圭點化,怕也只落得個含憤自戧了。

  最風光者有兩人,不是那馮慶,也不是皇后祁氏,乃是陶秀英與花榮。

  那花榮是開國武將第一人,又封了女王爺,自古至今,除了武則天,也無人敢望其項背,自然志得意滿,風光無限。

  而陶秀英呢?自比留侯張良,又封了開國侯兼左丞相,後來又加了吏部尚書,女人之中,文可比武周的女相上官婉兒,武可比渾天侯穆桂英,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文武百官要見馮慶,都要先來巴結陶秀英,怎不風光?

  卻說這日早朝已畢,陶秀英乘坐八抬大轎,前呼後擁返回女相府,然後帶上幾個丫環並僕從,一齊往西北郊山裡來看景致。

  只見那山谷清幽,一時貪看風景,竟忘了時間。

  行至半山,又見一片翠竹,十分茂盛,秀英道:「江北地方,難得有竹,定有高人隱士住在這裡。」鼻中又聞茶香:「我正口渴,倒要討杯茶來吃。」乃命僕從駐足林外,只帶了兩個丫環,循那竹林中小路而行。

  行過半里,見道旁有一四方小亭,一位老者,仙風道骨,坐於亭中,面前几上有一把壺,兩個盞,又有一暖爐溫水。

  那員外遠遠看見秀英,也不起身,依然坐在那裡道:「晨起之時,有喜鵲枝頭鳴叫,知有貴人到,不想乃是女丞相到了,請入亭來,奉茶一杯。」

  陶秀英見那老者十分面善,便向前問道:「老者如何知道本相要來?」

  「呵呵,陶軍師,不認得老朽了麼?」

  陶秀英走近了仔細看時,不由驚訝道:「我道是誰?原來是王老先生,自先生早離了王稟正,一向沒有音信,不想卻在這裡享福。」

  原來此人便是三家攻打七星蟠龍陣時王稟正的軍師,老俠客周天的好友王若望。

  那王若望雖然助王稟正攻入業城,卻知王稟正並非可以成大事之人,所以不辭而別,如今兩個同道重逢,自然十分高興。

  王若望忙喚了童兒來,命其將茶水送與林外秀英的從人,自與秀英在亭中品茶。

  兩個各自談論了些相別後的閒事,又憶起當年共破胡太師大軍之事。

  若望道:「當初三家興監國之兵時,老朽便知馮玄武必登大保,如今果然應我所算。」

  秀英聽了,心中不以為然道:「既然如此,老先生因何不投我家主公,反投王稟正帳下?」

  若望道:「老朽本是山野村人,並無榮華富貴之命,也無榮華富貴之想。老朽出山,不過為應天地之數,助破胡達,功成便身退,投在哪個帳下,原無差別。」

  「先生真乃得道高人,全無市俗之念,我不如也。」

  若望從秀英的話中,早聽出嘲諷之意,只作不知道:「老朽與女丞相原有舊識,今有一句話相勸。如今女丞相位極人品,天下敬仰,可謂風光無限,只是花無常紅,人無常好,有道是月圓則缺,還望女丞相早作打算。」

  「老先生此言何意?」

  「女丞相自號女留侯,可知那留侯張良歸處。」

  「辭官不作,閒雲野鶴,自在逍遙。」

  「著哇!女丞相何不效仿當年留侯,功成身退,以圖自保?女丞相雖然是開國功臣,功高蓋世,也須知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之理。」

  「老先生差矣,那留侯是因功高蓋主,怕劉邦相忌,所以才走。秀英一介女流,又不會武,既無謀位之私,也無篡國之能,難道還想當女皇帝麼?皇上因何而忌?老先生多慮了。」

  「女丞相既如此說,老朽也不多言,只勸女丞相時時謹慎,處處小心。日後還有兩件大事要女丞相建功,只望女丞相適時身退,免得誤了性命。」

  「呸呸!老先生如何出語傷人?」秀英聽了,心中十分不爽,面有怒色。

  「老朽哪裡是出語傷人?女丞相既能助水太宗得了天下,必是神課,難道不曾替自己算上一算麼?」

  「本相不會起課算卦。」

  「那便罷了,算老朽多嘴,失語之處,還請見諒。」

  「即是舊識,我不怪你。就此告辭。」秀英心中煩惱,起身告辭。

  「恕老朽不遠送了。」王若望長身站起,一揖到底。

  離了竹林,陶秀英無心遊山,回府而去。

  若說陶秀英無能,只恐天下人都不答應,不然那馮慶又怎生得了天下?其實論運籌帷幄之道,陶秀英比王若望略勝一籌,但論識天機,明興衰之道,陶秀英便不及王若望甚遠,更沒有王若望之心胸,此也是陶秀英日後數次失了歸隱的機會,因而戴罪殞命之因。

  說起馮慶,真無忌憚秀英之心,反而信任有加,不只因她是女流,更因她是文官,並無軍權。

  只是那陶秀英雖無篡位之心,卻有鵲占鳩巢之念。她自思一個女子,既不能娶妻生子,早晚必要有個歸宿。只是她自己身為丞相,位極人品,天下之大,除了曹雲龍和徐有亮是千歲之身,馮慶位居九五,還有哪個堪與之相配?

  那徐有亮是亡國之君,早晚被皇上尋個因由取了首級,自不能許身於他;曹雲龍也是降將,天下都知他的人品,也不能嫁,那便只有一個皇上可以托身了。

  論年記,陶秀英正當花信,論容貌,堪受天下女子之嫉,論才學,足可自比張良、孔明,那馮慶又屢現其意,因此上,陶秀英自信早晚必為皇上所納,那時節,便終身有靠。如今皇后年長,又身體羸弱,早晚東宮之位也是我陶秀英的。

  陶秀英以為,只要不足以對馮慶的皇位構成威脅,馮慶必定保護自己,就是那皇后祁氏,也不敢把她怎樣。

  難道陶秀英真的沒有給自己起過課嗎?自然不會,她也算出自己未來危機四伏,只是被名利蒙住了眼,常言道:鳥見食不見網,人見利不見害,天下又有哪個能學張良不貪富貴榮華呢?

  陶秀英以為王若望嫉妒她功成名就,把他的苦口良言放在一邊,日後身逢危境,為人所救,又是自尊心作怪,拒絕相救,終入羅網,可嗟可歎!

  不知後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

  帝國結部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