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家女將 第六十六回——曹雲龍偷出朱雀後,小何裡暗襲鎮南關

  這邊南陽關得了勝,那邊朱雀關又有曹化與趙鳳竹把守,如何就危如累卵了呢?

  原來王稟正出兵之時,原本是派人去邀東陽關總兵曹雲龍一同出兵的,但曹雲龍早看出王稟正不是能得天下之人,暗中有自立為王之意,不願隨他出兵,便推說東北戎族入侵,不肯出兵,這才導致朱雀關久攻難下。

  王稟正見徐有亮實在難啃,但已經開仗,罷手不得,於是只得把些甜頭來給曹雲龍,他上奏武帝,發了一道密旨,派能言善辯之人去東陽傳旨,封曹雲龍為東陽王,命他即日起兵,討伐徐有亮。

  曹雲龍見旨心動,忙叫來人回復王稟正,按旨行事。

  曹雲龍送走傳旨欽差,忙點齊了二十萬人馬,派新收的一對兄妹宋子雲、宋彩嬌為正副元帥,自東陽關裡向西而來。

  上部書說過,朱雀關雖然能夠擋住王稟正,但朱雀關外到青龍關外卻是一馬平川,雖經有亮苦心經營,也修了些州城懸郡,但苦於經營時間短,又財力不足,都是城池低矮,守將孱弱,哪裡抵擋得住宋子雲兄妹一對虎狼之將。

  曹家軍日搶三關,夜奪八寨,連斬徐有亮十幾員將官,進兵神速,直抵朱雀關下,曹化和趙鳳竹受到前後夾擊,忙派將闖關而出,向鎮南關求救。

  徐有亮聽說朱雀危急,有心派花鳳去救,背後南嶺王何裡卻又偷出南嶺,向鎮南關襲來。

  徐有亮此時是捉襟見肘,只得派人去南陽關調鳳翎馳援朱雀。

  史文龍回到南陽,與鳳翎交接了守關事宜。鳳翎率水家姐弟自南陽關後出來,晝夜兼程望朱雀關而來。

  鳳翎趕到朱雀關下之時,朱雀關已經被困多日,關內宋子雲布下了層層連營十幾里。

  鳳翎命距宋子雲的連營二十里紮寨,一面派出探馬打探消息,一面派水金童闖連營進關報信,約定時日,內外夾擊。

  那水家將果然武藝高強,水金童一匹馬,一桿槍,連蹈宋子雲九道連營,進了朱雀關。

  得知救兵到了,曹化與趙鳳竹心下方安,連夜派將,準備接應鳳翎。

  宋子雲聽說對方單槍匹馬闖營,知道人家要裡應外合,心中大怒。思慮再三,不如先下手為強,趁對方還沒動手,先把鳳翎這一路打發了再說。

  宋子雲當即派人回東陽關送信,請求派將來援。

  第二天一早,宋子雲親自率中軍主力到鳳翎營前討戰。

  鳳翎正與曹化約了今天開戰,聽說宋子雲討戰,心中大喜,忙命列隊交兵。

  兩陣對圓,鳳翎看對面的將官,原來是位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小將,身穿綠色戰袍,跨下棗紅馬,手提青龍刀,心中不由暗樂,這宋子雲雖然武藝不差,但就憑他刻意模仿關公形象這一條,便難脫浮燥之氣。

  宋子雲往對面一看,只見迎敵的是兩位女將,一位是二十來歲的蠻裝美少婦,另一位是年不過十八、九,素袍、白馬、銀槍的美艷女將,便知道是鳳翎和水玉女。他畢竟是少年男子,見了美女哪有不動心之理?特別是看見鳳翎裙下那兩條雪白的粉腿,胯下立時支起了帳篷。不過動心歸動心,打仗歸打仗,何況他又想學當年關聖人,美色當前心如止水,所以刻意壓著一腔好色之心,鼓動起殺人之念,也只有把對方或擒或斬,以洩心中之欲了。

  想到此,他提馬上前,向鳳翎討戰。

  照說宋子雲是元帥,而水玉女是副將,本沒有水玉女出戰之理,但一個水玉女想要立功,二是鳳翎知道她的能為,所以水玉女挺槍出馬來戰宋子雲。

  水玉女同韓素梅交手的事情,宋子雲並不知道,只是看見玉女的旗號不過副將,心中便有些輕敵,言語之中多有看不起的意思。水玉女也是心高氣傲之人,哪裡容得他的小覷,把杏眼一瞪,喝道:「宋子雲休要小覷了人,本姑娘今日叫你知道些山高水深,看槍!」一槍便往宋子雲咽喉而來。

  宋子雲一看槍來得快,急忙躲閃,堪堪躲過,卻驚出了一身白毛汗,這才知道人家的本事不比自己差,忙收起輕敵之心,小心應付,兩個人在陣前狠鬥起來。

  這一場殺得天昏地暗,直斗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,看看日交正午,宋子雲正要暫時收兵吃飯,忽然聽見關城的方向一聲炮響,接著喊殺連連,宋子雲知道這是關內的徐家軍出關與鳳翎裡應外合,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,急忙下令退兵三十里。

  鳳翎也不追趕,先向關城方向殺來,與出關而來的水金童會兵一處,解了朱雀關之圍。

  不過問題並沒有解決,因為另一邊王柯仍在攻關,宋子雲兄妹用兵有度,鳳翎雖然有兵有將,急切間卻破不了他,所以雙方在朱雀關下仍然是勢均力敵之勢。

  如此僵持了半月,形勢對徐有亮變得越來越不利了。

  南一路,何裡的蠻兵已經增至十萬人馬,而且來了兩員少年女將胡月和張萍掛帥進攻鎮南關。這兩女都在十七、八歲,年輕美艷。胡月跨下赤兔馬,手使風翅鎲,大有當年段靈鳳之風;張萍中跨下烏雲踏雪,使一條雙頭紅纓槍,武藝出眾。花鳳出馬迎敵,雖然與胡月戰個平手,但難敵兩員女將的夾攻,敗回關來,胡月、張萍晝夜攻城,幸虧有張圭足智多謀,才把三關守住。

  北一路,呼延鳳和尉遲玲緩過一口氣來,與趕來增援的王小嬌合兵一處,重新過了虎狼峪,殺到南陽關下,南陽此時只剩下史文龍守關,雖然暫時依靠城高牆固不至有失,但眾寡懸殊,早晚必失。

  東一路,曹雲龍得了宋子雲兄妹的報告,又派了兩路共二十萬人,分別由洪偉和蘇青鸞率領,一隻向西北增援宋子雲,另一支向西,擺出了北可增兵朱雀,西可攻打鎮南的勢態。

  眼看自己人單勢孤,徐有亮心急如焚,張圭卻勸道:「千歲不必著急,且讓各路人馬小心防守,莫叫敵人趁虛而入,圭再去大雄關走一趟,叫馮慶話踐前言,出兵解圍。」

  「馮慶怎肯輕易出兵?」

  「我等且將通鎮讓他,他必會欣然應允。」

  「通鎮是咽喉要路,怎肯輕易讓他?」

  「通鎮現在王稟正手中,拿別人的錢來送禮有何不可,再說,將來我等搶先佔據通鎮,只說借他的,候我等搶了青龍關再還他。難道他真個來搶不成?」

  徐有亮此時身臨絕境,也沒有別的辦法,只得寄望於馮慶了。

  卻說馮慶,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事態的發展,正當此時,陶秀英前來求見。

  「王爺,依臣判斷,張圭此時也該來了。」

  「怎見得?」

  「如今徐有亮身逢絕境,我等正好救他,一來讓他感恩戴德,二來,也好趁機與他談談條件。」

  「談什麼條件?」

  「無論誰得了通鎮,都要讓我。」

  「通鎮現在王稟正手裡,要他何用?」

  「通鎮是進兵業城的咽喉要道,我等佔了通鎮,徐有亮想進兵業城,便只能向我們借道,或者先滅了曹雲龍,自東陽關進兵。而我們想進業城,便有通鎮和奉郡兩條捷徑可走。」

  「妙妙妙。軍師所慮極是,就依軍師。」

  正說著,有報張圭求見,馮慶撫掌笑道:「軍師果然料事如神,我且迴避,一切請軍師作主。」

  兩家各有所需,自然一拍即合。

  不知馮慶能否出兵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