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俠魔蹤 第十二集:扶顛持危 第九回:姑侄成仇

  新婚之夜,辛鈃直是忙得不可開交,首關一戰,辛鈃惜玉憐香,擔心嚇怕美嬌娘,只用半分力,便將尚方映雪輕易罷平。

  次關是筠兒,二人都是耍弄慣的,可說你知我長短,我知你深淺,正是王八看綠豆,一下便對上眼,加之筠兒胃口不大,單槍一挑,便即過關。

  第三關遇著霍芊芊,今日堂而皇之登上夫人寶座,前時滿腹的慾火,難免盡情爆發。今晚的芊芊,猶如吃了老山人參,神滿氣足,連要辛鈃兩次,仍感不足,若非辛鈃使起手段,又騙又哄,相信仍無法脫身。

  最後是小雀兒,少不得也要來個九淺一深,方能安穩入睡。

  宮廷大亂過後,朝中大臣認為皇帝李重茂年紀幼稚,難以主持國政,須當另立新君。其中一些臣子擁護李隆基,說這次剷平韋黨,全是他的力。另有人說,目前相王還在,為人老成持重,過去亦曾是皇帝,應該由相王嗣位。

  只是繼承皇位一事,純屬皇室內部問題,外臣難以干預,眾臣子不知太平公主是羅叉夜姬化身,便將意見告訴太平公主,讓她定奪。

  太平公主幾番考慮,認為相王性子懦弱,頗有點前皇帝中宗的影子,最重要一點,是相王全無野心,較容易控制。而李隆基年輕有為,光看他消滅韋後,其動作既快又徹底,便可看出他的能力,加之李隆基身邊還有辛鈃等人相助,實是個不可不防的人物。兩者相互比較,自然是選擇相王了。

  相王因在武後時吃過苦藥,當年的痛苦,至今亦難以忘懷,聽得要自己嗣位,猶如驚弓之鳥,立即堅絕辭讓。後來經過李隆基、李成器兩兄弟多番力勸,又加上眾臣和太平公主推戴,終於勉強應承。

  相王李旦遂登極稱帝,為大唐第七任帝君,改年號景雲,大赦天下。

  幾日之後,群臣要求李旦在皇子中遴選太子,李旦不禁猶豫難決起來。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,而平王李隆基卻建立大功,一時無法決定。

  李成器得知此事,忙找父親去,說道:「倘若國家安定,自然先考慮嫡長子;但國家危難,須當以功勳為先。孩兒寧可一死,也不敢位在平王之上。」

  眾臣也認為平王李隆基建立大功,應封太子。劉幽求上疏說:「剷除天下災禍的人,必享大福,平王拯救國家免於覆亡,助皇上逃過一劫,論功沒人比他大,論恩德沒人比他賢,皇上不必猶豫。」

  李旦亦覺有道理,遂封李隆基為太子。李隆基連連上疏,要求讓位給兄長李成器,李旦始終不准。同時將李重茂遷到內宮,防人利用他發起變亂。

  果然不出太平公主所料,李旦自從登基後,事無大小,他都常與太平公主討論施政方針。李旦認為,這個親妹妹極像母親武則天,前皇帝李顯在位時,韋後母女都對她畏懼三分,最近,又與李隆基誅滅韋黨,屢建大功,遂對太平公主更加信任了。

  這段時期,每有大臣或宰相提出政事,李旦都會問:「可有和太平公主商量過?」然後又問:「可有和太子商量過?」得知都跟二人商議過後,李旦才會批准。

  接著,太平公主想要辦理的,李旦無一不從,包括宰相以下的官員,擢升貶降,都是她一句說話。

  轉眼半年過去,辛鈃依然每天入宮,但始終沒發現羅叉夜姬的蹤跡,在這段期間,小雀兒已是大腹便便,臨盆在即,而尚方映雪和筠兒都先後有了身孕,唯獨霍芊芊仍是肚腹空空,終日向辛鈃搗椒。

  辛鈃將為人父,自然高興萬分,對於霍芊芊的牢騷,亦不加計較,況且除了四位美嬌娘外,身邊還有紫瓊、芫花和彤霞這頭騷狐狸,正是眾星拱月,夜夜元宵,豈有不快哉之理。

  還有一事讓他高興的,便是和楊靜琇的芥蒂全消,彼此暗續風流。但二人的事終究紙包不了火,被楊氏夫婦知道,自然橫加阻止。楊靜琇可不理父母反對,斬釘截鐵說非辛鈃不嫁,而大姊楊靜琳因受過辛鈃的恩惠,在旁勸說。

  夫妻倆向來疼愛這個女兒,想起當初收辛鈃為義子,也只是口頭之言,並無舉行什麼儀式,二人既然相愛,雅不願硬生生將他們分開,讓女兒傷心一世,最後夫妻私下商議,決定成全他們。

  楊氏夫婦雖然應承,卻不打算舉辦隆重婚禮,尋個好日子,只在府內簡簡單單完婚,免得讓外人多加誤會。辛鈃和楊靜琇自然不會反對。

  且不說辛鈃的風流事,這半年來,太平公主的聲望日益鼎盛,從她手上推薦擢升高位的人,竟多到無法記載,權勢之高,已超越當今天子,奔走她門庭的人,多如過江之鯽,好不熱鬧。

  而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行、薛崇敏、薛崇簡,都封了王爵,家產田地,遍佈京師。並在各地收購古玩器物,遠至嶺南、巴蜀等地。

  羅叉夜姬仍是附在太平公主身上,經過多月的將養,魔功已恢復了八九,同時發現太子李隆基英明果敢,遂派心腹在外揚播謠言,說太子並非嫡長,不應當太子,藉此讓李旦另立太子,好讓自己掌握政權。

  一時之間,四處議論紛紛。然而,李旦並不理會,還下詔警告立即閉言。

  太平公主仍不死心,知道李隆基一日不除,終是個後患,遂收買太子身邊的親信,將李隆基的一舉一動,全都告訴皇帝李旦。李隆基一直蒙在鼓裡,幸好收買耳目一事,恰巧傳到高力士耳中,便告訴與李隆基知道,教李隆基終日心神不定,惴惴難安。

  兵部尚書姚元之都很賞識李隆基,知道太平公主不停誣蔑太子,感到氣憤,便向李旦道:「太平公主終日挑撥離間,讓宋王和太子惶恐不安,臣建議將宋王、豳王調任離京,並把右禁軍改編為太子宮侍衛軍,由岐王和薛王管理,充實東宮戒備。還有讓太平公主送到洛陽安置。」李旦點頭,認為可行。

  姚元之和皇帝的說話,豈能瞞得過羅叉夜姬。隔日,太平公主直闖東宮,怒斥李隆基,並要將姚元之極刑處死。

  李隆基無奈,知道目前還不能得罪姑母,只好上疏彈劾姚元之,說他挑撥自己和姑母的感情。李旦明白太子的用意,便將姚元之貶至申州,以此稍平太平公主的怒氣。

  沒過多久,李旦改封西城公主李舒柔為金仙公主,妹妹隆昌公主李持盈為玉真公主,並准許二女出家,分別在輔興坊興建道觀。逼迫原址居民搬遷,強奪民宅數十家,弄得民怨沸騰。

  辛鈃得知此事,回到家中,向紫瓊搖頭歎道:「老爹一做皇帝,女兒就作反起來,幸好老哥不是這樣。」

  紫瓊道:「你就不要多管閒事,倒不如留心打聽夜姬的下落。」

  辛鈃道:「我總覺得岳母大人不在宮中,要不多少都會有點蛛絲馬跡。」

  彤霞笑道:「竟然叫起岳母來了,到時你碰著她,恐怕無法下手了!」

  辛鈃道:「這點你可放心,就因為她是我岳母,才要將她打回原形,為了她,為了國,為了家,都應該這樣做,紫瓊你說對不對?」

  紫瓊笑道:「看來兜兒娶妻後,似乎成熟不少了。還有你剛才說夜姬可能不在宮裡,莫非看出了什麼?」

  辛鈃道:「我心裡懷疑一個人,就是太平公主。其實當初咱們亦曾對她起疑,但後來見她幫助老哥剷除韋後,才認為想錯了。但現在可不同了,太平公主在這半年來,不住豎立自己親信,還時常誣陷老哥,這一切實在可疑。」

  彤霞點頭道:「確有可疑,夜姬的目的是要拖垮大唐江山,她並非一定要做皇帝,只要奪得政權便可。現在太平公主得到皇上信任,才能輕易掌權,而你老哥精明能幹,倘若一登上皇位,權勢必定被削奪,她又怎能不慮。」

  辛鈃道:「我都是這樣想。更令我擔心的,就是怕她把心一橫,傷害我老哥。太平公主如果真是夜姬,要取老哥的性命,真個是單撒手兒。我老是在想,怎樣才能得知太平公主的舉動,好作防備。」

  紫瓊道:「這個也不難。夜姬雖然魔道高深,還能隱藏魔氣不讓咱們發覺。

  但不要忘記,就算她真是夜姬,在她身邊的心腹,夜姬未必就能個個照顧得到,只要能取得那些人的姓名和時辰八字,我便能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。「

  辛鈃叫道:「不錯,就算太平公主不是夜姬,只要能探得她的陰謀,亦可以幫助老哥,免受她的誣陷。明兒我就找老哥去,他必定清楚太平公主身邊的人,接著再到吏部一查,便能取得那些人的詳細資料。」

  不到兩天,辛鈃已從李隆基手中獲得名單資料,其中一人,竟然是中書侍郎崔湜。另有三位宰相,竇懷貞、蕭至忠、岑羲。尚有太子少保薛稷、新興王李晉、左羽林將軍常元楷、右羽林將軍李慈、左金吾將軍李欽、中書舍人李猷、右散騎常侍賈膺福、鴻臚卿唐脧等主要人物,合計十二人。

  辛鈃笑道:「倘若芫花知道崔湜和太平公主上床,不知有何感想?」

  紫瓊道:「芫花已非昔日的上官婉兒,豈會介意這些事。」

  辛鈃搔頭笑道:「據我所知,崔湜亦曾和韋後母女有過一腿,算是韋黨中人,竟然能逃過此劫。你且一算這個風流侍郎,看他有何過人之處,如此本事。」

  紫瓊一笑,屈指掐算,轉眼占畢,笑道:「原來你老哥也是風流種。」

  辛鈃哈哈大笑:「這個你不說我亦知道,但和崔湜有何關係?」

  紫瓊道:「這個崔湜實是個明忘八,原來他已有妻子,還是個貌美如花的美人兒,這趟為求保命,除了太平公主為他說情,還把妻子送進太子宮,讓你老哥來享用。東宮近日有人散佈無名帖,說道:『托庸才於主第,進艷婦於春宮。』說的就是這個崔湜。

  辛鈃聽罷,登時張大嘴巴:「老哥他……他竟做出這等事。」

  這日,辛鈃才一進宮,高力士接腳便到,說李隆基有急事召見。辛鈃知道必定有什麼重要事情,不敢耽擱,哥兒倆同往東宮去。

  辛鈃一來到東宮,卻見李隆基和王琚正在堂上說話,辛鈃大喜,急步上前先叩見太子,便與王琚道:「王兄,你何時回來長安?曉昕姑娘好嗎?」

  王琚道:「托福,托福,這一向還好。」王琚參與王同皎密謀,避走江都,以賣字為生,李隆基當上太子,立即召他回京,叫他當太子司直,打算讓王琚長伴身邊,今天他是特來向李隆基叩謝。

  三人同坐在一個榻席,互敘舊情,漸漸談到政事上,王琚道:「我前時身在遠地,對太平公主的事亦有所聞。之前韋後謀害君主,人心不服,殺她自不艱難,但太平公主不同,她有當年武後的作風,凶狠狡猾,況且不少大臣都是她爪牙,不能不讓我暗暗憂慮。」

  李隆基歎道:「其實我常為此事煩惱,父王和她是一母同胞,目前只剩下太平公主,要是我做得過絕,恐怕父王傷心,但又不能置之不理,再這樣下去,姑母的勢力只會越來越大,隨時會禍及朝廷。」

  王琚搖頭道:「要知天子的孝道,絕不同一般小民百姓,天子的孝道是為求國家安定,又怎能顧全小節!」

  李隆基問辛鈃:「老弟認為如何?」

  辛鈃笑道:「這當真是問道於盲,我對政事可說一竅不通。饒是這樣,在我這個不通政事的人來看,太平公主這般做作,老哥實在不能不防。」

  李隆基暗想:「連老弟都看出姑母不妥,事態恐怕已相當嚴重了。」

  自此,辛鈃在紫瓊的幫助下,不時將太平公主和其黨羽的陰謀告訴李隆基,讓他好作防備。果然每件事情都能一一應驗,實教李隆基驚佩不已。

  光陰似箭,歷夏經秋,轉眼又過一年。

  小雀兒為辛鈃生了一個女兒,尚方映雪和筠兒各生了一個男兒。辛鈃身為人父,自然高與萬分,每個兒女除了母親外,還各請乳母細心照顧。

  這段日子,太平公主對李隆基日益顧慮,可恨每次挑撥誣陷,李旦總是不願廢掉太子。一日天上出現慧星,太平公主計上心頭,欲藉此機會讓李旦忌恨太子,遂收買一名術士與李旦說:「慧星出現,是除舊布新的先兆,目前『帝星』和『心前星』發生變化,皇太子將成帝統,請陛下傳位為是。」

  李旦聽見,正合心意,他早就想要退位,只因一直找不著借口,當下道:「朕早有讓位之意,現天象顯兆,正是傳德避災之時,朕決定傳位給太子。」

  太平公主得知,暗罵道:「當真弄巧成拙,這還了得?」

  當下召集黨羽,全部出動上疏勸阻,接連數十奏本進去,全都石沉大海。太平公主急了,親自去見李旦,但皇帝心意已決,任她口吐蓮花,皇帝總是不聽。

  只好另派人勸李隆基,叫他固辭。

  李隆基忙奔入宮請求辭讓。李旦道:「你若是孝子,就不要在我靈柩前登極。不用再多說,給我退下。」李隆基無奈,只好退出。

  兩天後李旦下詔,傳位給太子李隆基。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極難駕御,如何都要拖著李旦才行,便向李旦道:「既然決定傳位太子,但目前太子年輕,恐怕不行,大事情總得要你來抓。」李旦想想亦是,遂點頭應承。

  李旦召李隆基道:「我雖傳位給你,但軍國大事,我會分出時間處理。」

  八月三日,李隆基登極稱帝,尊父親李旦為太上皇,太上皇自稱「朕」,每隔五天登太極殿接見朝臣。皇帝自稱「予」,每天登武德殿處理國事。重大軍國決策,全由太上皇決定;其它由皇帝自決。是年,李隆基二十九歲。

  數日後,李隆基封太子妃王倚翠為皇后。封皇子許昌王李嗣直為郯王、皇子真定王李嗣謙為郢王。一個月後,迎接武盞盈進宮,愛寵愈增。

  太平公主仗恃太上皇的支持,掌握大權,干涉政治,與李隆基之間怨恨日增,朝廷七位宰相中,有五位是太平公主推薦,五人裡只有陸象先並非她的心腹。

  其它文武百官,泰半依附她。

  竇懷貞向太平公主建議,打算收買宮女在「赤箭粉」裡下毒。皆因皇帝身邊美女如雲,多會憑借補藥壯陽。「赤箭」是帝王常用的補藥之一,又名離母,也叫做鬼督郵,具殺毒驅邪之效,長期服用,能增長陽具,房事持久。李隆基少年好色,自二十歲起,就開始服用。

  太平公主聽後,暗道:「既然有人代為出手,我就不算違了魔門規矩。」當即點頭讚許,說道:「很好,這事就交由你處理,但此事越少人知越好。」

  辛鈃從紫瓊口中得知此事,知道事態嚴重,連夜入宮通知李隆基,碰巧李隆基和武盞盈在寢宮辦事,不由急得不住跳腳。

  高力士在李隆基當太子時,便已在身邊服侍,看見辛鈃這個模樣,笑問道:「少卿星夜進宮,莫非有什麼重大要事。」

  辛鈃道:「是十萬火急的大事情。」當下挨到高力士身旁,把事情說了。

  高力士聽畢,驚愕得張口結舌:「這……這事你從何得知?」

  辛鈃急道:「總之是千真萬確,高大哥必須盡快通知皇上。」

  高力士驟然想起什麼,驚道:「不好了,剛才……剛才宮女已把」赤箭粉「

  送進寢宮。「

  辛鈃當即呆住,忙推著高力士:「快去,快去,再遲一步恐怕……」高士力也不待他說完,飛也似的往寢宮奔去。辛鈃連忙跟隨在後,只見高力士也不理會宮女攔阻,一邊大叫皇上,一邊搶入寢室。辛鈃在室外止步,不敢進去。

  這時李隆基正趴在武盞盈身上,腰股不住晃動,兀自抽送不息。忽聽得外面高力士的叫聲,也自一呆,心知高力士向來善解人意,決不會無緣無故闖進來,當下抽出龍槍,剛拉過被子蓋住武盞盈身體,高力士已奔了進來。

  李隆基問道:「什麼事如此驚慌?」

  高力士叫道:「皇上,那……那赤箭粉……」奔到几案前,見赤箭粉好端端的放在杯子裡,心下一寬,渾身倏忽一軟,坐倒在地上。

  李隆基心下奇怪,問道:「赤箭粉什麼事?」高力士回過氣來,便將辛鈃進宮的事說了。李隆基吃了一驚,他知辛鈃並不知道自已有服赤箭粉的習慣,如此說,這事看似不假。李隆基穿回衣服,走出寢室去見辛鈃。

  高力士立即吩咐宮外衛士,馬上捉拿那個宮女。

  李隆基聽完辛鈃的說話,知道事情緊急,忙向高力士道:「快傳王琚和崔日用。」高力士令命而去。

  辛鈃接著道:「紫瓊同時算出,太平公主將在本月四日發動政變,計劃命常元楷、李慈二人率領禁軍進武德殿,竇懷貞、蕭至忠、岑羲等在南牙率衛軍響應。紫瓊說,右散騎常侍魏知古亦得知此事,打算明早與皇上密報。」

  李隆基笑道:「紫瓊姑娘果然厲害,箕坐家中便能知天下事。」

  辛鈃道:「前時若無這些人的姓名八字,再有本事也枉然,恐怕連神仙也算不出來。」

  李隆基道:「今次老弟又救了我一命,功勞之大,朝中無人能及。每次要賜你官爵,你都不要,真是沒你辦法。」

  辛鈃笑道:「老哥你現在雖登極為帝,但在我心裡,仍是我的老哥,你我是好兄弟,彼此丹誠相許,光是這分感情,什麼都難以代替,對嗎?」

  李隆基道:「能夠認識老弟,實是你老哥的福氣。一句說話,只要老弟想要什麼,千萬不要和老哥客氣。」

  說話甫落,便見王琚、崔日用二人在高力士引領下,匆匆走了進來。李隆基招呼他們坐下,並說出剛才的情形。

  王琚也自一驚,說道:「看此形勢,咱們必須先發制人才是。」

  崔日用接口道:「其實太平公主陰謀叛亂已有多時,當初皇上在東宮時,仍是臣子身份,若要討伐,顧忌必多。而今已身登寶座,只消一道詔書,誰敢反抗!萬一叛徒政變成功,恐怕後悔不及,請皇上三思。」

  李隆基點頭道:「說得雖對,只怕驚動太上皇。」

  崔日用道:「天子的孝道,在於安定四海,倘若無法安國,孝道何在?臣請皇上先掌握禁軍,馬上逮捕叛徒,保證絕不驚動太上皇。」

  李隆基點頭同意,決定展開行動。